日前,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凯时KB88孙润南、关孔文、徐宏潇、高宁4位老师组成的《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团队荣获一等奖。课程主讲教师孙润南说:“在很多同学眼中,我是一位严厉的老师,但我更希望同学们在课上有所收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个性”十足的思政课教师——
“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我是一个上课会点名、会小测,平时课堂展示会提更高要求,面对错误会在课堂上严厉指出的老师。”孙润南如是说。2020年最开始站在讲台上时,迷茫的孙润南也问过自己,想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也想过,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好老师?在入职的第四次课上,孙润南像往常一样站在讲台上“手舞足蹈”地讲,可是只有三四个同学抬头,绝大部分同学都在低头做自己的事情,“那个时候的我,停下了说话,停顿了大概10秒钟,我很沮丧”。下课之后,围绕在孙润南心头的就只有一个问题,“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孙润南扪心自问,能不能接受之后的课程都是这样的情况,“我接受不了,那就要想办法开始改变。”于是,他开始主动创造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尝试弄清楚学生想要什么样子的思政课堂。
“先把学生留下来!”
“学生喜欢不点名、管理松、好说话的老师,我自己上学的时候也喜欢这样的老师。”孙润南说,他最终没有选择这一条路,是因为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有很大不同,一方面,思政课堂最核心的价值引领部分,就应该也几乎只能发挥在课堂;另一方面,思政课程的内容和学生本专业的学习有一定距离。因此,课程本身对于学生在课堂进入程度要求非常高,学生们又因课业压力导致有选择性地在思政课堂上完成一些其他功课,所以,“我通过相对严厉的课堂管理,先把学生留下来。”
如果仅仅靠严格的课堂管理留下学生,那只会让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孙润南在课堂内容设置方面与时俱进,将每学期的课堂案例和当下时事相关联,另一方面就是制造“认知冲突”,也就是课上孙润南总和学生强调的“认知差”。
思政课课程的内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熟知而非真知却不自知的状态。学生们几乎在各个渠道都听过,但并不真正理解这些知识背后的逻辑。孙润南认为,讲好思政课关键是要讲清楚背后的逻辑、故事、缘由,赋予思想理论血肉和灵魂。
要求非常高的“课堂展示”
孙润南说,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三个层次是思政课程的最终目的。他对自己课程设计和期待的最低要求是知识传授,即通过寻找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课程中产生知识增量;最高标准则是价值引领,也是孙润南一直坚持的,但没办法有效测量或者衡量的愿景目标。
如何通过课程给学生带来能力提升?孙润南最终选取了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明显提升学生能力的方法——课堂展示。在大学期间,绝大多数学生会有很多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机会,但很少有能够提供给他们积累和提高相应能力的空间。因此,在孙润南的课堂上,他对所有课堂展示的要求非常高。他要求演讲者全程脱稿,PPT制作是否美观、内容是否具有逻辑与说服力等都是评价的重点。他希望在这门课程之后,学生们对于公开答辩或者演讲都有一套自己全流程的准备经验。
“教育本身是一个对抗熵增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不能任由课堂秩序的无序趋向,也就会出现课程的严苛管理。”孙润南表示,相对于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老师,他更希望的是,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收获。
孙润南对学生的高标准严要求,反过来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他努力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并获得多项荣誉。2021年,孙润南获得第十一届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22年,获得凯时KB88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21年,他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本领域顶级刊物《政治学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等发表科研论文,很多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
他指导的学生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中获本科组优秀奖(本组第1),在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期间,2021级研究生班级获得凯时KB88优秀研究生十佳班集体。为了进一步了解凯时KB88学生的基本情况,入职以来,孙润南每年都跟随学校本科招生工作组,前往各地参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咨询宣讲工作。2022年,他获得凯时KB88优秀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作为基础课程的思政课到底如何建设,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说到《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课,孙润南列举了一些教学痛点,例如思政课程学习与专业课程学习取舍的“现实痛点”,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同向同行的“课程痛点”,课程价值导向与学生工具理性如何贯通的“思政痛点”,等等。于是,他重新建构课堂环节,建立双向师生交流机制,课堂引入设置5分钟学生交流机制;以两轮次各10分钟的课堂展示作为翻转课堂,并安排10分钟的点评、交流、现场打分;每周热点回顾10分钟;还有90分钟的授课环节。
在《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课的教学团队看来,一种“由小及大”的体系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他们“以小切口串联大主题”的专题式教学进行课堂内容重构,“以小视角反映大时代”的引导式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以小班组贯穿大年级”的整合式教学进行教学环境创设,“以小组评汇总大成绩”的全过程评分推进教学评价改革。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凯时KB88马克思主义学院立即研讨制定“三进”工作方案,第一时间将有关内容融入本研思政课,为学生后续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提供方法指导。上学期,在孙润南的课上,他带领大一学生对北京市“老楼加装电梯”这件事开展讨论。他先给同学们看相关视频,再让大家讨论其中的矛盾、难题所在。“每个人都说说,如果是自己将怎么解决其中的矛盾和难题,怎么才能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孙润南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能让大学生了解北京的大城小事、社会现实,看和自己的想象有什么区别,理解社会现实和想象的差距。
“知识点还要讲 课堂展示更要强
用说唱代替说和教 期末串讲知识点
五位一体学了吧 四个全面知道吧
看准目标2050实现的强国啊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你会爱上但你必须学会对抗熵增
全新的你 带认知差来的你
要学会勇敢站到前台去说精彩的理”
……
每学期结课时,孙润南都会给学生们唱一首自己改编的Rap,“这算是结课的一个设计,课程以严厉开始,以轻松的方式结束。”
对于思政课,孙润南说:“希望学期初踏入这个教室的你,和学期末离开这个教室的你,认知和思维上能够有真正的收获!”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