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研究物质最深层次结构的神器——超级加速器
报 告 人:吕才典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17年05月31日,10:00
报告地点:物理学院学术交流厅(主513)
报告人简介:
吕才典, 山东省莱阳市人。1989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4 年获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随后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以色列理工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日本广岛大学作博士后等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研究室副主任,高能物理前沿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专业期刊《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编委,《Scientific Reports》编委,《中国物理C》副主编。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唯象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30多篇,被引用总数超过4000次,其中有7篇论文单篇被引用超过100次。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6年获得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15年度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2010年所授的“粒子物理I”研究生课程获国科大“校级优秀奖”,2011年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12-2017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资深协联成员。
报告简介:
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中心(CERN)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实验发现了人们期待已久的希格斯粒子,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Englert和 Higgs以表彰他们对“上帝粒子”的预言。这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一个里程碑。但是电弱对称性自发破缺部分仍然是不确定的。质量的起源究竟是什么?可用来解释宇宙间正、反物质不对称的CP不守恒的根源是什么?
我国科学家于2012年提出建设一台周长50-100公里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能量选取在250GeV附近,从而高效率地产生大量的希格斯粒子,以精确研究其各种性质,验证标准模型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与基本粒子质量起源。运行若干年后,在同一隧道内建设一台质子-质子对撞机,能量超过现在LHC的7倍,以发现新的物理现象与新粒子,从而对物质结构的研究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在中国建设这样一台加速器,将引领国际高能物理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确定无疑地全面领先国际,成为国际高能物理研究中心。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