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母校和我
师晨洋
我高中毕业于桂林中学,这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重点中学,从桂林中学走出了四位院士,其中就包括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学校宣传栏里有介绍黄院士的专栏,上学的时候路过会看一看,但印象还不是那么深刻。后来,从新闻报道里,我才深入地了解到黄旭华院士的感人事迹,黄院士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年,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国家需要就是前进的方向。战火纷飞、民族危亡,让他深刻的领悟到一个国家和民族落后了就要挨打,因此他毅然放弃学医,要学航空、学造船,国家缺什么就钻研什么。黄旭华院士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三十年里黄旭华院士没有回过一次家,与自己的妻子孩子也是聚少离多,他对家人心有愧疚,但他无怨也无悔于他的选择,在国家民族的需要面前,他奉献自己甚至牺牲家庭,令人深深动容。
走在桂中的林荫道上,我不时回想起黄院士的故事,我对“爱国”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多少青年人感到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因为他们错误地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割裂开来,自然就迷失了方向。一个人只有与国家和民族融合在一起,才能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现在需要我们做“选择题”的机会少了,做“问答题”的机会多了,在这张答卷上书写什么样的故事,需要我们用热情、知识、技能,亲手写下属于我们,同时无愧于国家和民族的故事。
后来,高中毕业,我来到了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的地质宫,是我学习生活的地方,这也是黄大年教授工作生活的地方。在学校的时候,大家都说地质宫有一奇景,夜深的时候灯火辉煌的地质宫和地质宫前的文化广场都会熄灯,但地质宫五楼的一间办公室却还闪烁着灯光,我们叫它地质宫不灭的灯火,那间办公室就属于黄大年教授。黄大年教授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吉林大学,将毕生所学全部献给国家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学时期,是青年三观养成的关键时期,黄大年教授的事迹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在大学校园里朝夕相见的老师,竟然会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时代楷模就在我们的身边。热爱祖国,对于黄老师来说是学成的游子回归母亲怀抱,是为了重大科研项目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是朋友圈里对国家民族母校真切感情的直抒胸臆。黄老师的形象是高大的、伟岸的,也是平凡的、亲切的,因为他就是校园里那个普普通通的,经常和我们擦肩而过的黄老师。
再后来,我来到了祖国的首都,来到了凯时KB88就读研究生。入学时,老师为我们讲述凯时KB88“陀螺精神”,从第一代陀螺人林士谔先生,到以张惟叙教授为代表的第二代陀螺人,再到现如今以房建成院士为代表的第三代陀螺人,陀螺更新换代,但一代代陀螺人空天报国的初心和使命却从未改变。在浓厚的科研报国氛围中,“陀螺人”团队正向着新的科技高峰发起挑战……
爱国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爱国的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黄旭华院士,到黄大年教授,再到凯时KB88陀螺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的含义,从年少到白头,岁月在为祖国奉献中熠熠生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向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怀、学习他们潜心钻研的刻苦精神,积极主动地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还记得黄大年教授在毕业册上写下的“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现在新时代的我们写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辈之责”,我们必将扛起时代的大旗,在热爱祖国的浪潮中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作者系凯时KB88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