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鼓楼上看街景-新闻网


凯时KB88·官方(中国)

西安钟鼓楼上看街景

发布时间: 2016-02-29 / 点击数:

无论你去过,还是没去过古都西安,西安钟楼的形象你一定不会陌生,因为但凡和西安有关的信息,荧屏、银幕或者画册上总会出现它的身影,出镜率之高是西安其他景点无法匹敌的。它早已成为西安市的标志,世人眼中西安形象的代表。它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因昔日楼上悬挂一口大钟,用来报警报时,故名曰“钟楼”。它是西安市的瑰宝,西安人心中的灯塔和骄傲。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是一座极具明代建筑艺术风格,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六百多年来,它历经风雨,走过沧桑;岁岁年年,见证了古城的世事变幻,阅尽了人间风情,如今仍以绚丽的色彩、雄伟的姿态,屹立于西安市的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只要登上钟楼,环视一周,西安城的四街景色,即可一览无余;西安市的巨大变化,随即了然于胸;感佩之情,油然而生。

今年秋天,我回到家乡西安,登钟鼓楼就是一项重要活动。九月末的一天,虽有些阴霾,但仍挡不住我的兴致,我和先生从2号地铁出来,直接从地下通道过去,就登上了钟楼。十多年没上钟楼了,乍一上来,感到钟楼内外焕然一新。且不说那上下三层的重檐愈显飞翔之美,那檐上覆盖的碧色琉璃瓦更显艳丽,也不说那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的精致与优美,单说那明柱回廊及雕花门窗,就够光鲜亮丽,耀人眼目的,我禁不住那红艳艳色彩的召唤,一个劲儿地为它拍照。当然,这里最聚人气的还是那口大钟。从钟楼的北面登楼,刚上一层,就会看到在钟楼的西北角,一副红色铁架下悬挂着的那个约两米高的大钟。上上下下的游客或围在大钟前细看钟上的铭文,或站在大钟的围栏外拍照留影,一拨走了,又围上一拨,好不热闹。钟楼嘛!大钟,当然是这里的主角,它也就成了人们热烈追捧的对象。

我们在楼上各层大略参观后,即沿着一层外廊缓缓游走,注目俯视钟楼四周的街景,想寻找昔日的记忆和今日的变化,感受家乡西安前进的脚步和跃动的脉搏。

先看东大街,那是我最熟悉的街道,也是当年西安最繁华的大街,被誉为“西安第一金街”。我家住在西安东关,小时候只要进城,一定要去东大街逛逛,那时路上来往车辆的样式并不多,主要是公共汽车和自行车。走在人行道上沿路大店小铺,一个挨着一个,让人看不过来,尤其走到端履门附近,更是热闹。什么西安百货大楼、西北电影院、白云章饺子馆,五一饭店、西安饭庄、天生园、西北眼镜行、东亚照相馆等不少老字号、大商店,全都云聚这里。卖吃的、喝的小店也不少,记得那时最诱人的吃货,莫过于好几家小店门口,支起的大锅里,整齐排放的一圈黄澄澄的糖梨,锅里黄稠的糖浆冒着热气,甜甜的梨香在空中飘散,看得人发馋,在孩子们的眼中那一定是特别好吃、特奢侈的享用,大人没舍得给买过,自己当然也就无从品尝过,直到现在说起来,还流口水呢。那时我们这些东关的中小学生要看场电影,还要集体排队到这里的电影院来看,买件衣服,照个相,配个眼镜,打个酱油,也要到这里来。后来我上的高中距东门很近,冬天一下晚自习,为了“劳卫制”的长跑通过,班上的同学就相约跑到东门,再沿东大街向钟楼奔去,在钟楼、东门之间来回绕圈跑。一个冬天,我们就这样和东门、钟楼亲密接触,在东大街上奔跑着,最终全班都拿下了“劳卫制”的长跑项目。

东大街,有我不少儿时和青春的记忆,因而对它也就更多了一层关注。现在放眼望去,远处绿树遮掩了视线,只见一些楼房顶上高高的吊车,在半空中伸着长长的手臂,道路上车辆不多,好像有些道路还在围挡施工。一打听,原来东大街正在进行综合改造建设,将在年底竣工。相信改造后的东大街,不仅是简单的建筑更迭、道路拓宽,更是道路景观品质的提升,文化历史的传承。那时,这里既有像眼前这样宽阔的马路、高档气派的大华饭店、开元商城等,还会拥有各种特色小店,风味食摊,让它既洋溢着时尚潮流的现代气息,又蕴涵古朴沧桑的城市记忆,是繁荣的商业街区,又是充满市井味道的一条西安人喜爱又无限眷恋的东大街。我期待着再回西安时,在这条街上惬意的闲逛,悠悠地回忆过去的生活片段,感受它的新意与厚重。

移动脚步,向南走去,没走几步就面对着南大街。南大街我也较为熟悉,念大学时,每逢节假日回家,从学校门口乘公交车,在南门下车,再走到钟楼换乘到东关的公交车,才能到家。从南门到钟楼,也就两里来路,边走边逛,东瞧西看,因之对这条路也就熟知了。加之有至亲好友住在大街旁的小巷里,常来常往,于是对这条路也多了一层感情的牵念。那时南大街很窄,路两边没有什么太高的楼房,平房也都挺破旧,一路商铺不多,但一家叫“南一”的百货店,因服务态度好,成为全市的模范,远近驰名,不少顾客都慕名前来购物。那时的南门未经修葺,古老而陈旧,两边各有一座门洞,来往车辆行人都从城门洞中走过。二十年前这条大街就改造过,我每次回家都看到它的变化。今天站在钟楼上,居高临下,俯视它的全景更感到惊异,一眼望去,从钟楼到南门,一条直道,宽宽畅畅,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两排造型雅致的路灯柱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条幅,整齐的绿色行道树映衬着条幅绚丽的色彩,让这种热烈的商业氛围多了一份温情和绿意。路两旁或新潮、或古典的楼房,高大宏伟,比肩而立,气势壮阔,高楼上远远地能看到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各大银行的醒目商标或各色招牌,看上去,这里像是一条金融街。钟楼对面的南门,巍然矗立,与宏伟的钟楼遥相呼应,彼此映照。西安南门,经过多次修建,它以庄重威严又古朴壮丽的雄姿,迎接过不少来访西安的外宾政要由此入城,为开阔美丽、古韵悠悠的南大街带来美誉,为典雅、大气、开放的西安古城增添荣耀与魅力。

再向西行,还没走近西大街,鼓楼巍峨的身影,就映入眼帘,亦可望见钟鼓楼广场那一排仿唐式的楼房重重叠叠,楼前“同盛祥”“德发长”“天宝斋”等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依稀可见。远看广场周边的景观灯,也都极具仿唐风格,楼前檐下高挂的大红灯笼和各家门前悬挂的五星红旗,红艳亮丽,分外吸睛;广场地面绿树成堆,花团锦簇,游人或出入店铺,或往来、休憩,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西大街我从前很少去过,曾到那里的竹笆市、城隍庙玩过几次,记得那时的西大街,道路窄小,路两边大的店铺不多,房屋也较为低矮、显旧,可今天一看,简直变了模样。不但钟鼓楼广场宏大开阔,向西望去,整个大街,道路宽敞了许多,路两边也是一色的仿唐建筑。听游客说那座具有600年历史的城隍庙牌楼也已重新修建,大大增强了这条仿古一条街的历史特色,成为整个西大街的点睛之笔。我想如果漫步西大街,眼见这种仿古特色的街道、建筑,可能会有一种穿越时空,回到大唐盛世一般的感觉吧!

最后来到钟楼的北边,向北望去,我已分辨不出这条北大街和其他大街的区别了,那高耸的楼房,时尚的装饰,川流不息的车辆,络绎不绝的人流,繁华的景象,真真让我一时找不到北了。细细端详,近前东北角那座熟悉的邮电大楼,还依然矗立在那里,猛地让我找回了感觉。印象中,那是西安市最早几座像样的建筑之一,它虽几经修建,高大宏伟不少,但那地点不变,色彩依旧,我还认得出,倒是它对面的那座韩国城,有几分面生,不知何时建成。记得从前的北大街,并不繁华,但那街上往东走不远有一座“人民大厦”,可是西安市最好、最漂亮的建筑,是人们心中近乎神圣的地方。那时西安乃至陕西省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都在这里举行,迎送外宾的重要宴会或重大演出也都在这里,普通的老百姓能进一次“人民大厦”,那简直就是莫大的荣幸。记得上大学时,我和两位同学,曾代表西安市大学生,在给外宾演出的晚会上,朗诵过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黑与白》这首诗,也曾陪妈妈在这里的大剧院观看过郭兰英演出的歌剧《小二黑结婚》。这种荣光和艺术欣赏,我终生难忘。不知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往日的“人民大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我想它一定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展现出更新更美的形象吧。

在钟楼上,依次观看了西安四条大街的景观后,我们又穿过钟鼓楼广场,登上了距钟楼仅200米的鼓楼。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比西安钟楼早四年,也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为中国古代遗留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同钟楼一样,鼓楼亦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同属中国十大名楼之列。

漫步鼓楼之上,抬头可见鼓楼南北房檐下,各悬挂一块蓝底金字的匾额,南面为“文武盛地”,北面是“声闻于天”。这两块匾额曾被誉为“镶嵌在西安鼓楼上的两颗明珠”,过去我经过鼓楼时,抬眼常能看到。后来在“文革”时,它不幸遭受劫难,毁于一旦。听说这两块匾额,是近些年经多方不懈努力,重新修建,悬挂于楼上的。在鼓楼游览,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那代表二十四节气的一面面红色的大鼓,其中在一层楼下一方铁栏围起的大鼓前,不少人在围观拍照,近前去看,原来这面硕大无比的鼓,是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殊荣的大鼓,起名“闻天鼓”。它是1996年西安市重制的一面大鼓,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是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的。该鼓声音洪亮、浑厚,十里可闻,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鼓。如此“名声显赫”的大鼓,谁能错过为它拍照、与它合影的良机呢!

我们在鼓楼多时盘桓,向东南方向望去,钟楼高大雄伟的身影,如在眼前,钟楼饭店米色的侧影,层叠向上,气派豪华。俯瞰楼下,钟鼓楼广场依然是开阔、美丽、和谐的景象。鼓楼四围,人流如织,欢声笑语,熙攘热闹,尤其是附近的回民小吃街,食铺饭店鳞次栉比,摆摊设点密密麻麻,游人食客人头攒动,窄窄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由此可见,西安美食之繁盛,广受人们欢迎之一斑。为了感受这种饮食文化的氛围,寻回往日家乡口味的感觉,我们从鼓楼下来,也欣欣然地加入到这品味美食队伍的行列。

一天钟鼓楼的游览,让我们不但为西安这两座伟大建筑的历史辉煌赞叹,更为家乡西安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惊叹。日后,当我有机会重回家乡,再登钟鼓楼、俯瞰四大街景时,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惊喜在眼前展现。(张阿莹/文 许自强/摄影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