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圆舞曲,150岁-新闻网

凯时KB88·官方(中国)

凯时KB88官网 ENGLISH IHome

一首圆舞曲,150岁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15-11-16

也许本没有必要去对这首家喻户晓的知名圆舞曲再作过多评论。因为这首乐曲,小约翰·施特劳斯这个名字传遍了世界。奥地利人视这首乐曲为“第二国歌”。也许你并非音乐爱好者,但当你听到这首旋律的时候也会回想起它的名字,因为无论你是谁,它描绘出的绮丽风景总是能打动你,引发出内心深处的某种憧憬。

打开留声机,放进唱片,这首乐曲便从唱针尖上源源不断地流出。管弦乐的几声轻轻吟唱,像是清晨泛着粼粼波光的河水,在晨曦映照下潺潺流动。三月春风,吹面不寒,一场盛大的舞会就要开始。沿河的居民们穿着节日盛装到来,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庆祝寒冬的过去,向新的一年祈求和平安宁,与古代中国的上巳修禊之俗何其相像。视线一转,阿尔卑斯山麓的小村子里,一群群小姑娘穿着做工最精致的舞裙,唱着歌谣,旋转着,活泼的曲调勾勒出她们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舞姿。然而,曲风又一转,渐趋舒缓与悠扬,镜头从舞会转向了远方的大自然。湛蓝的天空下,山顶的积)闪闪发亮,夹带着消融积)的河水从一个冬天的沉睡中醒过来,欢呼着、舞蹈着一路奔去,从德国南部,越过奥地利,越过匈牙利,越过她哺育过的东南欧诸国,直至汇入黑海。乐曲再次转为欢快,一艘又一艘满载欢庆居民的小船划过来了,成桶的白葡萄酒、啤酒和杏子烧酒运来了,人们开起了盛大的水上宴会。没有纷争,没有忧愁,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欢欣与满足,这也许是桃源中的生活吧,而此时乐队的情绪到达顶峰,提琴将对春天来临的欣喜之情尽抒于琴弓之下。渐渐的乐曲步入尾声,最后绕梁的余韵,给人们以对和平安宁,与世无争生活的无限向往。

然而此时的奥地利、此时的欧洲,并不安宁。奥地利人与德国人,同出一脉,共饮一江水,奥地利长期以来都当着德意志邦联的盟主,领导德意志诸民族,而普鲁士却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奥地利排挤出邦联,带来战火与苦难。短短七个星期内,奥地利人便一败涂地。《蓝色多瑙河》创作的那一年,正是奥地利战败,人人灰心丧气、对国家和民族失去信心的那一年。愿为振兴祖国而贡献力量的小施特劳斯不愿看到祖国人民一蹶不振,一时灵感,创作出这首乐曲,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想唤起祖国人民的民族自信。作品本为一首合唱曲,在创作的次年首演,然而首演时普鲁士已经兵临维也纳城下,人们早已无心观演。又一年后,也许是在多瑙河边散步触发了音乐家的心绪,又一次因为涌发的灵感,这首乐曲最后被改编为现在我们熟知的交响乐版本———《蓝色多瑙河》。这首曲子直到在1867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演出时才引发了巨大轰动,在美国演出的邀请很快也送到了小施特劳斯的手中。勃拉姆斯听过后也感叹地说“可惜(这首乐曲)不是我所创作的”。随着在波士顿演出的巨大成功,这首乐曲的影响慢慢扩散到全世界,成为圆舞曲中的经典。

但功成名就后的小施特劳斯最想得到的,大概还是父亲老施特劳斯的认可。老施特劳斯自己也是一代圆舞曲名家,他是受父亲的影响才走上音乐道路。与老施特劳斯一样,小施特劳斯也受父亲影响学习音乐,但却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父亲希望小施特劳斯成为银行家,而不要和他一样为了音乐辛苦打拼。在小施特劳斯19岁首次公开演出的时候,他的父亲并不为自己的儿子而骄傲,反而千方百计阻挠儿子的公演,甚至派人去现场捣乱。得不到父亲的认可,小施特劳斯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也许终其一生,他也没能听到父亲的一句赞扬。当1848年,维也纳的年轻人拿起武器,将帝国首相梅特涅公爵赶出维也纳时,小施特劳斯成为了革命近卫军的军乐指挥,老施特劳斯却仍在为保皇党军队服务。政治的对立,使得老施特劳斯直至次年因猩红热病故时都没见上儿子一面,也没能等到十多年后,《蓝色多瑙河》这首名作的横空出世。没有父亲的支持,也许成了小施特劳斯终生的遗憾与痛苦。但他把痛苦压抑在内心的最深处,为他人带来欢乐,带来愉悦,这也许是一种为艺术崇高的牺牲。面对痛苦,如果说贝多芬的交响曲是怒发冲冠、不愿服输,莫扎特的奏鸣曲是含泪微笑,含蓄沉默,小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则是笑容灿烂,朝霞满天。我们从熟知的他的作品中,从《皇帝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南国玫瑰圆舞曲》中,找不到任何忧郁情绪的影子。然而他终于没能见到1900年的第一缕阳光。他用数十年的痛苦忍受,最终换来了永恒的经典。

今年,已经是《蓝色多瑙河》诞生的第150个年头。在每一年元旦的午夜时分,倘若你漫步维也纳街头,也许你就能听见金色大厅里传来的它的悠扬旋律,在深夜的空中越飘越远,把对下一个春天的祝福传递给每一个人。

顾正坤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10 月
21
10 月
18
10 月
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