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像,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
开始我并不知道“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含义,然而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也开始慢慢的理解,但是我对这本书的喜欢还是源于这样美丽的题目。我也希望我是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但我希望我是在那样一片美丽的金黄色的麦田里,在那里像一个稻草人一样地守望着守望着……
主人公霍尔顿是我读过的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反面人物。他的性格较为复杂,有受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的一面,但也有反抗现实、追求理想的纯洁的一面。书中他是一个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的十六岁少年,他不好好读书,被四次开除学校,因为学校里的老师和他的家长强迫他读书,只是为了让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卡迪拉克,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是势利的伪君子,连他起初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师后来发现也可能是个搞同性恋的,而这位老师对他说: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原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老师的谆谆教导却是一条渗透着浓厚利己主义和功利主色彩的资本主义信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霍尔顿又怎能找到可贵的精神寄托或崇高理想呢?
他被学校开除后,不敢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抽烟……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丑恶,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想逃离这个噩梦般的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度假,但要真正这样做是不可能的。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尽管他看不惯这样的世道,却只好苦闷彷徨,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还是要对社会妥协,不能够是真正的叛逆。
小的时候,老师总是要我们写有关理想的作文,将那些写的好的同学的文章还要在班里读一遍,让大家知道他们的理想以及那些优美的文字。记得那时,我们最喜欢听的一首歌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那是一首赞美那些辛勤的培育学生的园丁的歌曲。那时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也站在三尺讲台,拿着粉笔,面对台下那么多学生渴求知识的眼睛,那是多么的自豪,多么的美丽。其他小朋友的答案无外乎就是“我想成为科学家”、“我想当警察”、“我想当演员”之类的感觉很正确的理想,都是在老师和小朋友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有人说,他想当农民之类的,不论是老师还是小朋友都会瞧不起他,觉得他没有出息。
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小男孩的理想是当一个牧场的场主,但是老师觉得不切实际,就给他的作文打了个D,他不服气,老师说他的理想太空虚,不可能实现,但是最后他还是拥有了一片很大的牧场。
相信小的时候,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可能我们不记得我们当初回答的什么,或者我们的答案随着年纪的增长不断地改变。但是,如果我们记得当初的理想,在多年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少有人和当初的理想是一样的了,甚至有的人都没有了理想,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敢去想当年我们的梦想,因为随着时间,我们都不断的改变了。
读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混账小子——霍尔顿,一个16岁的小男孩,他对学校里的一切都感到腻烦,他打架、酗酒、抽烟、满口脏话……他是如此的无可救药,在我们看来,他就是一个无所事事,只知道挥霍,到处游荡的坏家伙。或许我们刚开始不能够理解为什么他身上存在着这么多的恶习,但是当我们了解了那个背景,了解那一段过去,也许我们会接受,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存在着很多很多恶习的坏孩子的身上,他却有着一份很纯洁的理想——希望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触动,他并不是那样坏的什么都不在乎了的孩子,他也有他自己的理想。
当我们再重新品味作品中的这个人物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他的理想藏在了塞林格这部作品的字里行间,仔细品味,我们就能够发现,为什么他不喜欢读书,为什么他不喜欢潘西学校,为什么他酗酒抽烟,我想他是不想和那些假惺惺的伪君子同流合污,不想因为那些人而放弃守护自己那一片纯洁的心田。
他看上去颓废、沉沦,实质上是对那个时代的价值观最无情的揭露,在矛盾、彷徨的生活中,他逃脱不了现实,只能用各种幻想来安慰自己。虽然他处在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但是在他的内心当中,他感到的是麦地般的空旷和守望的孤独,还有那样一颗单纯善良的心在寻找的过程中被那些龌龊的人和腐乱的生活熏染而导致的忧伤。
“一个不成熟的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地可怕与遥不可及,可他就是这么自我,甚至做好了去西部的一切准备和安排。霍尔顿和作者塞林格都生活在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个年代的文学作者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他们给人的感觉均是玩世不恭的浪荡公子,但是他们笃信的自由主义理念又影响了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美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不知道霍尔顿最后有没有去西部,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实现自己当“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理想,我们唯一能回味的,只是霍尔顿凝固于我们思想中的那一句“我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瞬间,那样纯纯的梦,我也愿意拥有……(邓丽娜)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