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志愿服务纽带,将这些师生紧紧相连-新闻网


  • 凯时KB88·官方(中国)

    北京青年报:志愿服务纽带,将这些师生紧紧相连

    发布时间: 2021-08-26 / 点击数:

    北京青年报2021年8月25日报道:

    志愿服务纽带,将这些师生紧紧相连

    3年前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奥运志愿者获得了“北京最美名片”的赞誉。奥运会结束后的13年间,很多教师或学生志愿者依然坚守岗位,传递着志愿服务热情和志愿精神。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他们积累的志愿经验和激情也将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部分,并成为连接新一代志愿者的纽带。

    13年前,他们就是志愿者带头人

    13年后,他们从学生志愿者变成管理者

    杨海林2008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北京奥运会时,他负责协调该校赛会志愿者和部分京外、境外志愿者的交通保障工作。回忆起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服务时,杨海林会拿自己体重说事,”奥运会前我大概是220多斤,北京残奥会结束的时候,我的体重是180斤,瘦了40多斤。”

    杨海林

    能瘦下来,是因为杨海林在奥运会期间负责校内保障,要做很多协调工作。“我要保障京外志愿者的住宿,上下班,排好班次车辆。当时大家住在校园,我要负责他们下班回来在校园各种活动的组织,打个比喻就是‘又当爹又当妈’。”

    此外,杨海林还要服务好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他说:“京外境外的志愿者,想去北京城里走走看看,我要保障他们玩好还保证安全,所以那段时间也是我全方面提升能力的阶段,我很感谢那段经历。”

    北京冬奥会筹办周期,现在已经是中央财经大学教师的杨海林,出任首都国际机场的志愿者经理,负责中央财经大学等五所高校志愿者的服务工作。“我们管机场岗位叫‘国门第一笑,把微笑带回家’。我们的团队简单说是一个抵离的服务,也可以理解为就是接送机,接运动员们来,平安地送他们走,实际上是辅助机场各业务领域的一些工作职能。不但需要我在机场值守岗位,也需要对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为了做好志愿工作,杨海林小组已经全程穿防护服在机场走流线,实地踏勘了三次。“之后随着测试赛临近,这会更加频繁。”杨海林说,虽然辛苦,但能够两次参与奥运会志愿服务,非常光荣。“而且我还在思考,自己怎么更好地发挥能力,继续提升自己。我学的是运动心理专业,这个岗位要求应急统筹能力和超强的体力,还要考虑学生志愿者可能的心理问题。如何激励大家,在封闭空间中长期工作,需要提前规划统筹。08年奥运会期间,我结识的很多志愿者好朋友,至今仍是亲密战友,对我这次冬奥的工作以及今后的生活都会有所帮助。”

    刘霁炜

    现任北方工业大学教师的刘霁炜,在2008年时,还是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一名研二学生。2008年4月,刘霁炜担任奥运会非注册记者中心志愿者部实习生,自此与奥运结缘。

    当时刘霁炜的工作包括接送机和酒店场馆间交通语言辅助。她说:“随着工作的进行,我体会到奥运志愿服务与其他志愿服务的不同。志愿服务是在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奥运志愿服务还多了体育精神和多文化的交流。”

    在工作期间,刘霁炜接触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朋友以及来自各国的记者。“最大的挑战是语言和倒班。语言通过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可以有一定提升,接送机的夜班和严重的睡眠不足是当时的最大挑战。”刘霁炜说,“参与志愿服务,我也收获了语言水平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我是非英语专业,在媒体班车承担翻译工作。最后国外记者惊讶地发现,我学的是心理学专业,而不是英语专业,他们都很认可我的翻译水平。服务奥运让我得到了成长。”

    在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后,刘霁炜带领学生参与了民族运动会、国庆70周年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随着北京冬奥申办成功,刘霁炜还组织学生参与了冬奥志愿者全球招募仪式的翻板表演。

    北京冬奥会期间,刘霁炜将任制服和注册中心运行团队志愿者经理。“和08年相比,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使自己的能力符合冬奥的要求。我从一名热血青年变成两个孩子的妈妈,角色也从志愿者到志愿者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我会在当年志愿者的激情之上,多一些沉着和稳健,做好志愿者们的服务,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我有信心和志愿者们一起做好这份工作。”刘霁炜说。

    13年来,他们园了注册志愿者的梦

    马晓宁

    2008年,马晓宁刚刚在北京理工大学留校任教,适逢北京奥运会召开,马晓宁负责保障那些服务北理工排球奥运场馆的学生志愿者们的生活。奥运会期间,学生志愿者在学校里吃住,马晓宁也和学生们一起坚守岗位。“我家在北京,又是做学生工作的,所以大家一起在岗,也是我份内的工作。到了残奥会时,正值学校搞军训,我帮助组织学生从八达岭基地回学校观看残奥排球比赛。学生们还是很辛苦的,我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是责无旁贷的。”马晓宁说。

    一方面马晓宁尽心尽力地当好学生志愿者的后勤,另一方面自己还是很期待可以直接参与奥运服务工作。但当时因为不是注册人员,所以是在外围负责保障工作,这点遗憾,在北京申办2022冬奥会成功后,有了弥补的可能。马晓宁说:“我是2020年11月,得知冬奥组委志愿者部在各大高校选拔志愿者部经理,我还是挺激动的,赶紧去报名,希望承担相关工作。”

    历经层层选拔,马晓宁脱颖而出,在北京冬奥会将出任首钢大跳台赛事服务副经理。“感谢冬奥组委和学校的支持,这次我算是圆梦了。我觉得是多年做学生工作的积累帮到了我,志愿者服务和学生服务工作很像,我的经验让我有信心完成冬奥会的工作。今年2月份进入我已进入场馆办公,这半年,场馆的志愿者招募选拔招募工作,已初步完成了,我们每个人都保持着志愿服务的热情,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李鹏

    李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还是凯时KB88的一名学生。当年他虽然不是奥运会注册志愿者,依然为凯时KB88的志愿者同学提供服务和保障。“我08年在凯时KB88体育馆奥运举重场馆,做运行支持。我是志愿者们的志愿者。他们有需求时,我们就去支持他们的工作。”

    虽然不是正式的奥运会志愿者,但李鹏依然接受了相关志愿者培训。“当时的培训包括通用知识,场馆知识等等,这对于我日后的成长,包括如今做凯时KB88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都是难得的经历。”

    北京冬奥会期间,李鹏将任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运行团队赛事服务副经理。“我参加了高山滑雪项目的测试活动,高山滑雪运动是速度与技巧的结合,力量和激情的碰撞,看了就让人热血沸腾,我们整个志愿者团队也感觉随之成长了。”

    圆了注册冬奥志愿者的梦,并且成为服务经理级人物,李鹏的身份转变,需要思考更全面的问题。他说:“当年我是为志愿者们服务,现在要照顾到很多方面。责任重大。现在的学生志愿者,和我们当年时相比,大家的热情激情是一样的,而不一样的,可能是服务标准服务规范有了新的变化。新的时代,如何在服务中预判问题,展现国家形象和文化,大家都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并体现在志愿服务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冬奥志愿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