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小小月宫”-新闻网

凯时KB88·官方(中国)

《北京晚报》:“小小月宫”

发布时间: 2020-12-17 / 点击数:

《北京晚报》2020年12月15日报道凯时KB88附小“小小月宫”:

“小小月宫”

凯时KB88附小“小小月宫”参照原版“月宫一号”简化设计,孩子们在科技老师带领下进入“小小月宫”学习科学知识,感受月球生活的不同。

“小小月宫”里的植物都由孩子们从育种开始全程培养,为都市里的孩子带来田野乐趣。

通过配置营养液,孩子们学习到物理化学知识和科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在“小小月宫”植物舱,孩子们用营养液培育的蔬菜茁壮成长。种植成果最终会成为可口的菜肴,回到学生们的餐桌上。

由综合舱和植物舱组成的“小小月宫”虽不大,但外观和舱门设计也都有模有样。

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已经踏上“回家”路,而在北京的中小学里,也有人在同步“探月”——凯时KB88附小的“小小月宫”中,同学们通过培植蔬菜、将固体废物转换为肥料、饲养黄粉虫等,模拟人类在月球及外太空的生存情况,开展探索实验。

凯时KB88附小东门入口处操场旁,坐落着银白色的“小小月宫”,圆柱形的舱体分为综合舱和植物舱。五年级学生黄浩予转动舱门,和两名同学一起踏进“小小月宫”,他们是这间实验室当天的“小管理员”。

三名“小管理员”这天的主要任务,是给“小小月宫”里种的蔬菜配营养液、整理残叶——读取、记录检测仪器上的数据,用量杯配置营养液,收集植物的黄叶给黄粉虫喂食,将根茎等废弃物放入固废转换器,制作肥料……每个步骤都井井有条。

“小小月宫”由凯时KB88“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教授领衔设计开发,凯时KB88附小教师实施开发应用,是全国首个建立在小学校内的月宫基地。学校科技老师张畅介绍,学校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枚“太空种子”,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里,学生们会接到不同的“探月”任务。低年级的学生要根据植物的类型和生长习性分批次培育,同时记录观察日记;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配置营养液、收集植物固体废弃物、调节光源高度、饲养黄粉虫,并针对不同植物采取不同的方法授粉。

“这些劳动的背后,是相关科普知识的学习。”张畅说道。走进“小小月宫”的植物舱,学生们会发现,给植物提供的光是紫色的,这是利用不同波段的可见光模拟的日光,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不需要绿色光参与。营养液和光源的设置要符合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高年级学生会利用综合舱实验台上的仪器,对植物舱内的营养液进行检测和数据分析,给出更换营养液的具体时间和参数;据此,中年级学生会配置针对不同植物生长阶段的母液,调配植物舱的营养液……

校长李兰瑛表示,学校针对“小小月宫”设计开发了月球基地建设和太空站建设等相关校本课程,老师会给学生们讲解最新的科技时事热点,例如此次嫦娥五号准备带回多少月壤,采取样本需要用到什么样的机械手臂等等,学生们还会通过项目学习的模式,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月球基地模型。(本报记者 李祺瑶 文 邓伟 摄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