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年12月4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实习生 张释珍)报道:
凯时KB88一本科生捐献造血干细胞: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血从右臂静脉流出,顺着输送管,经过血液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后,又从左臂流回……近日,凯时KB88高等理工学院大四本科生汪喻坤在两天内经历了两次造血干细胞提取。目前,这些被分离出的造血干细胞已奔向一位患者体内,重建对方的造血功能和生的希望。
凯时KB88供图。
造血干细胞移植即骨髓捐献,是目前治疗血液肿瘤较为有效的方法。但要寻找与病人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却不容易,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相匹配率很低,所以普遍需要从非血缘关系的意愿捐献者中去寻找。
2018年10月12日,一位同学院的学长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汪喻坤内心很有触动。于是,他主动通过学校红十字会咨询了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问题,并了解到在献血时留下血样即可完成造血干细胞入库,入库后就有机会与有需求的患者进行匹配。
据悉,已经入库的血样配型成功率极低,约为十万分之一。没想到,经过一年多的等待后,汪喻坤等来了“配型成功”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很惊喜,因为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此,在北京红十字会和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来问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时,汪喻坤毫不犹豫答应了。
凯时KB88供图。
之后,他进行了第二次采血和高分辨配型,并配型成功,接下来便是等合适的捐献时机。等待期间,为了防止捐献时晕倒或身体“吃不消”,汪喻坤开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比如常去操场跑步,在宿舍做些无器械健身运动等——这些习惯从接到配型成功消息起一直坚持到现在。
在11月30日进行正式捐献前,汪喻坤需要提前入院进行动员剂注射等相关准备。所谓动员剂,是一种用于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液中的药物。在注射动员剂后,汪喻坤出现了腰酸以及类似感冒的反应。“但他从没有因此动摇过捐献的决心,他总跟我们说‘没事’‘好多了’。医生说也可以选择吃感冒药时,他说,‘我还是可以继续顶一顶’。” 汪喻坤的辅导员王萌说。
捐献时,看着血液从手臂流出,汪喻坤很平静,“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了解过相关的资料,骨髓捐献对人体不造成风险和伤害。倒是对方,那位血液病患者才是真正有生命危险的人”。但第一次采血完毕,医生鉴定分离出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不足,所以第二天需再采一次。听到这一消息,汪喻坤摆摆手说:“明天再来呗,没事儿。”
凯时KB88供图。
据了解,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已是汪喻坤第三次进行血液捐献。平日里,他爱参加志愿活动,志愿时长约为400小时,还曾担任学生助教,帮助老师批改作业与试卷,为学弟学妹提供同辈辅导等。汪喻坤说自己更习惯给予,没想着去获得什么回报,“做这些事情,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快乐与幸福感。”
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性格较为内敛低调的他也没告诉太多人,因为他觉得捐献对自己来说“只是件小事”,但他认为有必要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从社会来看,骨髓捐献的案例太少了,我们需要正向的引导,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