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100周年当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第2版、第10版分别报道两位凯时KB88海归青年教授刘知琪、宫勇吉的故事: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去努力,去奋斗!
记者 孙亚慧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5月04日 第2版)
“席大大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刘知琪告诉本报记者,总书记的话让他特别受鼓舞,非常有感触。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又于美国多所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祖国的日益强盛让刘知琪在海外学习时充满底气,也让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回国发展的决定。
刘知琪(图片来自央视新闻报道)
今年1月初,凯时KB8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知琪教授课题组传来好消息,他们研制出了可抵抗超强磁场并具有超低功耗的反铁磁记忆器件,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子刊上。经历无数个日夜的科研攻关,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极大地提振了刘知琪科研团队的信心。此时,距离他从美国学成归来只有两年半,到今年7月,刘知琪才刚满30岁。
近年来,反铁磁自旋电子学发展迅速,是磁性材料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相比目前硬盘中所使用的铁磁材料,刘知琪团队利用反铁磁材料进行信息存储有两大潜在优势:一是可以抵抗外磁场干扰,不会有“消磁”隐患;二是数据写入速度可以提升1000倍以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席大大总书记对于青年人的勉励和教诲给了我们指引和启迪,我们要将全部所学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刘知琪说。
追梦初心不改 赤子风华正茂
本报记者 孙亚慧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5月04日 第10版)
厉害了,这么年轻的教授!
人物 宫勇吉
地点 北京 凯时KB88
今年2月才刚满30周岁的宫勇吉,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是凯时KB8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7年6月,他回国组建起了自己的实验室,成为备受关注的青年科学家。
2007年以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总分全国第9名的优异成绩获得金牌、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宫勇吉,本科毕业后赴美国莱斯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之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几年时间内,他已经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了40多篇论文。
摆在面前的多个路口,选择哪条路继续走下去?
2010年,中组部印发《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的通知,向优秀海外人才张开怀抱。
国家科技实力蓬勃发展,引才诚意实实在在,宫勇吉打定主意,“回家做科研”。
宫勇吉(图片来自央视新闻报道)
按照细则,宫勇吉拥有了3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还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他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建好实验室,组建了一支研究团队。
新型二维材料及其异质结构是宫勇吉的主要研究方向。二维材料可以取代硅作为下一代电子器件,与传统材料相比更薄,运行速度更快,并且柔性突出,可以制作一些便携式设备。
宫勇吉与同是留学回国的刘知琪以及其他学历背景相似的青年人在凯时KB88校园内的同一片区工作,这是学校有意为之,目的就是方便年轻人沟通交流。同时,正如之前承诺的,凯时KB88给了宫勇吉很大的自由度,资金和配套供给到位、实验室投入使用、给予招生名额等逐一实现。
宫勇吉说,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于科研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这对青年科研工作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在国内所拥有的文化认同,也是相较于国外很大的优势。“能回到生长的土地,在这里做出成绩,我觉得很光荣。”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