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网:凯时KB88学子在国际本科生航空发动机设计大赛中夺冠-新闻网


凯时KB88·官方(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网:凯时KB88学子在国际本科生航空发动机设计大赛中夺冠

发布时间: 2018-08-09 / 点击数:

人民日报海外网8月3日报道:

2018年7月30日,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基础科学中心成立大会在凯时KB88召开。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被称为“工业之花”、“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人类史上极其精密复杂的工业产品,它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就在前不久,凯时KB88学子在这一领域斩获国际大赛冠军,并且刷新了这项赛事创办三十多年来中国学生获得的最佳成绩。

在刚刚结束的美国凯时KB88学会(AIAA)2018年国际本科生航空发动机设计大赛中,来自凯时KB88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2014级本科生王英军、郭明皓、胡誉在陈敏副教授、李琳教授、陈江教授、唐海龙教授、朱之丽教授的指导下,经过7个月的辛苦准备,所设计方案经比赛评委会评审进入全球前三,前赴美国辛辛那提进行复赛答辩。三位同学在复赛答辩中稳定发挥,获得冠军,刷新了该国际赛事创办三十多年来中国学生获得的最佳成绩。2017年,动力学院2013级本科生张英傲、王浩楠、温孟阳获得该项赛事亚军。

来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英国罗罗公司、美国国家凯时KB88局(NASA)等公司和机构的学者组成的AIAA学生比赛评委会做了详细评估,在通过函评的10份方案报告中,充分肯定了凯时KB88学生提交的《下一代超声速客机动力CJ-3000涡扇发动机概念方案》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确定其进入全球前三甲。凯时KB88团队受邀参加AIAA推进与能源(Propulsion and Energy Forum)论坛。

三位同学从整体性能设计、组件设计、全发动机结构设计,对下一代超音速民用涡扇发动机进行了初步的构想和讨论。三位学生的现场答辩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经过评委评审,确定来自凯时KB88动力学院的参赛团队获得本次赛事冠军。

这项比赛有多牛?

大赛组织方是美国凯时KB88学会(AIAA),1963年由美国火箭学会和美国宇航科学学会合并而成。是凯时KB88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主要组织,从业者最重要的资源来源和出版机构。80多年来,为推进全球凯时KB88领域知名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成就和执行标准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AIAA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致力于航空、航天、国防领域科技发展的非政府、非赢利的专业性学会。

AIAA基金会每年面向全球组织众多凯时KB88领域高校学生参赛。其中的航空发动机设计大赛是航空领域参与学生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赛事的专业性,从评委阵容也可见一斑。毕竟GE、罗罗都是发动机领域响当当的名号,NASA的专业性更是毋庸置疑。

一睹参赛学子风采!

王英军,动力学院2014级本科生。获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生、学习优秀奖学金一等奖等,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本次比赛任三人团队队长。

郭明皓,动力学院2014级本科生。获凯时KB88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学习优秀奖学金二等奖、学科竞赛奖学金二等奖等,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获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二等奖。

胡誉,动力学院2014级本科生,获学习优秀奖学金二等奖、"四维动力"奖学金等,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创办凯时KB88散打俱乐部,带领学校散打代表队在首都高校大学生武术比赛上取得佳绩。

回顾赛事历程,他们说——

合作即为力量。获得冠军的成绩,离不开比赛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合作。经过本次比赛,每个成员都取得了许多的设计知识与经验,这一体验对今后的研究生学习也大有帮助。——王英军

万事开头难,一片茫然中,找到走下去的路。经历过开头找到了正确的路,之后的事情便是顺理成章。——郭明皓

事实上,我们比赛工作的每一步推进都伴随着咬牙坚持和一点点的好运。我们用AIAA比赛底线要求的人数完成了全部的设计工作,团队成员克服了工作、精神、身体各方面的困难。——胡誉

是这个学院培养了他们!

这个学院是凯时KB881952年建校时最早的2个系之一,是国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院。拥有全国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拥有国内行业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还有面向全行业唯一的数值仿真中心,还是国家外专局高层次海外人才引智基地。这就是凯时KB88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近年来,能源与动力工程国家试点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职业素养、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为本科人才能力结构塑造目标体系,以“选、育、评、土壤与环境”为总思路,以校企共创的“吴大观英才班”为牵引,把握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打造三个朋友圈,开阔视野,提升行业情怀,系统构建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与国家人才需求匹配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一定成效,人才培养均值不断上升。

一、通过建立“国内、国外、跨领域专家”三个朋友圈、院士班主任、校企双导师等手段,全资源利用,建立了具有“时代性、行业性、战略性”显隐性教育结合、全过程职业素养塑造体系,实现了向“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的转变。

二、提出了“数理基础、系统交叉”双加强“顶天立地”的培养方案,协同校内多个学院,减少细分专业课,增加系统交叉课,增加选修课和自主实践课,实现了由“桌餐”到“自助餐”到“自己下厨房”的转变,实现了向“系统交叉”的新工科转变。

三、“融通入专”,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通用能力,定义了本科创新人才“战略、战术、表达、实践”的4个层面、“极限思维、全局思维、历史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文字表达、图形表达、语言表达、领导实践、团队实践、自主实践”的12种通用能力,贯穿“选、育、评”全过程培养环节,实现了通用能力培养向“领跑”能力潜质的转变。协同校内院系,完善学科生态,设立航空发动机交叉学科班,开设交叉学科课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为新工科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协同国内校企,获批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发布《校企协同培养航空发动机高端专业人才行动计划》,模式推广至8高校和全行业;辐射国内外,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被多次在国内外教育论坛报告。

编辑: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