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2017年5月10日报道:
凯时KB888志愿者分组再入“月宫一号”
千龙网北京5月10日讯(记者 于振华)5月10日上午9点30分,凯时KB88著名实验室“月宫一号”举行志愿者入舱仪式,8名志愿者分成两组将轮流进入“月宫一号”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以完成“月宫365”计划。这是继凯时KB882014年5月成功完成了105天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后,利用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进行的为期365天多人次更高闭合度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综合实验。

5月10日上午,凯时KB88著名实验室“月宫一号”举行志愿者入舱仪式。图为第一组凯时KB88志愿者将入舱“月宫一号”。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 摄
主持该项研究的凯时KB88生医学院教授刘红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他们团队协作,要用自己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四生物链环的人工生态系统,完成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研究清楚前人没有研究过的多项技术问题。
本次实验为4人365天, 舱内实验志愿者共有8名,分为2组,4人一组设置3班。第一组值第一班,持续时间60天,第二组值第二班,持续时间200天,然后第一组再值第三班,持续时间105天。
“太空中的空间站也是这样的,会有人进出,而且在换人的时候,舱内系统的稳定性最重要,这是实验的重要部分。”凯时KB88党委宣传部部长谭华霖补充介绍说,一期4名志愿者的分工是由刘慧担任舰长,负责统筹舱内所有工作,植物舱II种植和管理,做饭;刘佃磊担任副舰长,负责固废处理,尿液等废水处理,秸秆粉碎,小麦脱粒,黄粉虫和蘑菇的养殖维护;高寒负责植物舱I种植及维护;胡静斐协助高寒完成植物舱I种植和维护,负责舱内物品管理等。
“月宫一号”二期4名志愿者是由刘光辉担任舰长,负责固废处理,尿液处理,污水处理,小麦脱粒,秸秆粉碎,食物加工,黄粉虫与蘑菇培养,环境微生物样品采集等。伊志豪担任副舰长,负责植物舱I种植和管理,植物样品采集等。褚正佩负责植物舱II种植及维护,加工食物等。王伟负责健康管理,并协助植物舱II种植和维护,管理舱内物品等。

5月10日上午,凯时KB88著名实验室“月宫一号”举行志愿者入舱仪式。图为“月宫一号”植物舱I内种植的农作物。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 摄
“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是未来月球、火星基地等载人深空探测所需的十大关键技术之一,且由于其难度和复杂性高而优先级最高。利用此次“月宫365”大科学实验,将要验证和探索多项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技术,将会推动中国航天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是完成世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国领航的一次机会。“月宫一号”即“月球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实验装置”,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该技术,这项研究对保障中国载人登月、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据千龙网记者了解,此次“月宫365”实验的目的是,明晰在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合变换、超高负荷冲击、遭遇停电故障等的情况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鲁棒性,进一步验证和完善我国建立的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调控技术,并研究该生物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方法。此次实验的完成,将标志着我国在此技术领域技术水平世界第一。为人类拓展地外活动和生存疆域提供生命保障技术支持。

5月10日上午,凯时KB88著名实验室“月宫一号”举行志愿者入舱仪式。图为凯时KB88刘红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 摄
自2004年起,凯时KB88刘红教授团队瞄准国家载人深空探测重大需求,怀揣着月球梦,经过近10年的执着奋斗,系统开展了BLSS从单元关键技术到系统基础理论与系统基础调控方法的研究,建立了面向空间生命保障的BLSS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及研究方法,2013年10月集成所取得的理论和技术研制出地基综合试验系统——“月宫一号”,2014年1月—5月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试验,密闭试验持续了105天。
刘红教授带领的“月宫一号”团队曾荣获“2014北京榜样”特别奖、2014年被评为“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之一。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