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KB88新闻网4月18日电(通讯员 张大伟)4月9日至4月15日,由凯时KB88学院凯时KB88大类冯如书院、士嘉书院、守锷书院与动力学院联合主办,面向凯时KB88大类三个书院的学生举办7个主题活动,开展“学院专业认知”主题,以丁水汀院长总述、4个系主任细讲专业,吴大观英才班三届学生代表作知行讲堂公开课;开展“行业认知”主题,邀请中国航发集团总经理助理、科技委副主任、2016级吴大观英才班班主任向巧院士,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总师、2016级吴大观英才班企业导师黄维娜作专题讲座;开展“行业实践”主题,参观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十一所,与三十一所人事教育处处长、院友苗强新等座谈交流;开展“学业探究”主题,动力学院卓百副教授惠鑫分享学习成长经历;开展“职业规划”主题,中国航发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院友贾志刚分享成长经历与感悟;开展“科技实践”主题,举行能动工作室、AEV课程开放日;开展“国际交流”主题,高年级学长介绍国际交流交换经验。
一、学院专业认知
宣讲周前三天晚上,动力学院院长丁水汀教授携航空推进系主任石多奇教授、流体机械系主任柳阳威副教授、工程热物理系主任吴宏教授、热能工程系主任额日其太教授组成学院专业宣讲团,开展了从学院专业宏观概述到细分专业详细介绍的系统性专业宣讲和人才培养体系介绍。丁水汀院长从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讲起,详细讲述了航空发动机是什么、难在哪,以及航空发动机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结合学院4个细分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师资力量,介绍了学院学科优势、科研基地、科研大奖、国际交流和以职业素养、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试点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以及基于“选、育、评”全程化的本科人才能力结构塑造总思路。4个系主任随后详细宣讲了本专业的历史、发展历程、研究方向、师资力量、科研基地、学生就业、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情况。
周日下午,举办了吴大观英才班知行讲堂公开课,2014-2016级吴大观英才班学生代表王昱森、卢春姮、钟维博作专题宣讲。王昱森、卢春姮围绕个人成长经历,分享个人在学业、学科竞赛、科技实践、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钟维博分享个人对于航空文化的理解。动力学院党委书记闫晓军教授对每位同学的宣讲进行点评,与宣讲同学就主题进行交流。最后,在座的同学们积极踊跃向宣讲同学提问,深度交流。
二、行业认知
周日上午,中国航发集团总经理助理、科技委副主任、2016级吴大观英才班班主任向巧院士做题为《振兴航空动力,实现民族梦想——航空发动机发展之我见》的讲座。向巧院士从人类飞行梦想讲起,讲述了航空发动机的原理和新概念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同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详细讲述了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特点和发动机设计、材料、制造、维修、实验、检测的难点。最后,向巧院士根据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直面差距,奋起直追的自主创新、健全研发体系、专业人才储备、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的策略。向巧院士寄语同学们坚持问题导向,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共同努力振兴航空动力,实现民族梦想。
周日下午,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总师、2016级吴大观英才班企业导师黄维娜做题为《需求牵引 能力支撑 系统思维 人才汇聚——真正实现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发展》的讲座。黄维娜总师指出要建设涵盖全寿命周期的研发体系,航空发动机技术能力的提高和技术创新也需要合理的组织和验证。黄维娜总师在谈及人才培养时提到,在开展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过程中需要专家型人才、通用型人才。黄维娜总师寄语学生,要努力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系统工作能力,在大学的学习中,要注重学习思想方法,形成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思想路线,同时注重知行合一。航空发动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发动机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行业实践
周六下午,在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方志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十一所。三十一所人事教育处处长、院友苗强新等与同学们座谈交流,苗强新处长详细介绍了三十一所与凯时KB88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三十一所的整体情况,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三十一所的发动机试验台、专项生产线,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与行业研发、试验、生产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四、学业探究
周五晚上,动力学院卓百副教授惠鑫结合自身学习成长经历、出国学习经历、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大学生航空发动机设计大赛的经验,与同学们深入交流学习课程、科技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出国交流访学等方面的问题。
五、职业规划
周日晚上,中国航发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院友贾志刚做题为《事业塑就成长梦想驱动创新》的讲座,结合航空发动机行业特点,从行业、学业、就业三个方面分享了个人成长与感悟,并与同学们探讨如何通过在学生时代提升个人能力适应未来就业。
六、科技实践与国际交流
周六周日两天,动力学院开展了学生能动工作室开放日和AEV课程开放日,学生通过参观实验室、科技竞赛获奖作品展示交流、观看脉冲喷气发动机试车等形式,深入了解学院科技实践体系,并共同探索科技实践项目内容和方向。同时,2014级学生袁圆和汤逸凡为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国际交流交换以及出国留学的经验。
经过开展为期一周的动力学院宣讲周,为大一同学们全方位的展示了动力学院和航空发动机行业的整体情况,为同学们后续进行专业选择和个人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编辑:孔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