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有个会飞的梦想——《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为凯时KB88实验学校小学部二(4)班讲授航空科普课-新闻网

凯时KB88·官方(中国)

我心中有个会飞的梦想——《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为凯时KB88实验学校小学部二(4)班讲授航空科普课

发布时间: 2017-12-01 / 点击数:

凯时KB88新闻网12月1日电(通讯员 宋桂红)2017年11月16日,初冬的午后,微风拂过的天空纯净、碧蓝。蓝色帷幕下不时有鸟儿掠过。冬日里柔和的阳光洒在一地的金色落叶上,好一幅美妙的冬日午后图。

伴随着下午第一节上课铃声的响起,凯时KB88实验学校小学部二(4)班的同学们迎来了《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老师,他为孩子们带来航空科普课《像鸟那样飞》。

千年梦想

王老师的课是从一段鸽子飞行视频开始的,高速摄像头下鸽子的飞行以无比精美的姿态呈现在孩子们眼前,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里满满的赞叹和惊异。鸽子的翅膀在飞行中不仅有上下扑翼的动作,随着空气中气流的不断变化,翅膀上的羽毛会不停地调整姿态,并互相配合以适应复杂的气流环境。

视频结束,王老师问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坐过飞机?”

“坐过!”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一提到坐飞机,课堂里的气氛立刻热闹起来。

“同学们,飞机的飞行姿态和鸟儿一样吗?”“人类从有飞行的梦想到现在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中国发明的风筝就是最好的见证,可是从有这个梦想到人类实现真正的载人飞行却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而且是在最近200多年才得以实现。人们为什么要在飞行这件事上如此地执著而坚持呢?这个千年的飞行梦为什么在最近的200年才得以实现呢?”王老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说到了载人飞行就不得不说”航空之父“----载人航空的先驱英国学者乔治•凯利爵士。1799年他设计了一架滑翔机,其外形与现代飞机颇为相似。1809年,他制造了第二架滑翔机,正是这架滑翔机成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载人滑翔。

1903年12月17日,这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奥维尔•莱特、威尔伯•莱特(也就是莱特兄弟),这是两个应该被记住的名字。这天清晨“飞行者一号”装载一台汽油活塞发动机和一个双翼结构的方向舵在滑轨上,用带轮子的小车拉动和辅助弹射起飞,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和可操纵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成功升空并飞行,标志着人类征服天空的梦想开始变为现实。

“飞行者一号”的传动装置莱特兄弟使用了链条传动,原来他们开过自行车修理店并生产过自行车,所以链条对于他们来说是最熟悉的传动方式。可见实践在科学进步的道路上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

精彩见解

人类的飞行梦想进行了几千年才得以实现,是因为人类在学习飞行的道路上拜错了师傅,我们一直都在学习鸟儿如何飞行,可是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一款飞行器能够像鸟儿一样飞。

“鸟儿的翅膀是软的,飞机的翅膀是硬的。”

“人类坚持飞行就是为了像鸟儿一样自由的翱翔。”

“人类是为了看到更远的地方。“

“人类应该学习昆虫的飞行,因为它们像飞机,也有翅膀。”

“我们应该学习飞鱼,它们也会飞。”

“还有飞蛇也会飞,虽然它们没有翅膀。”

听到孩子们精彩的回答,班主任武李立老师的嘴角微微上扬,明眸里溢满了赞许,欣慰的笑容是面对一位位未来航空专家的自豪。

孩子们的回答让人欣喜。是的,如果在追求飞行梦想这条道路上我们早些学习昆虫、飞鱼或飞蛇,人类的飞行梦想可能会早些实现。飞鱼和飞蛇飞行过程中,身体的切面图和我们现代的飞机机翼切面图几乎一模一样。从飞行的角度来说它们是我们的老师,它们从不断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早已学会了飞行。自然界有无数的奥秘,需要我们用心地学习和仔细地观察。

争先恐后的回答者中有许多女同学,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班里一定会诞生很多女航空专家啊!

面对孩子们的精彩回答,王老师送出了一本本《航空知识》做为对孩子们的鼓励。

放飞梦想

最后,大家一起装配一款轻木材质的信封小飞机。这款“北京一号”飞机,正是由凯时KB88设计并制造的国内首架轻型客机,非常有历史意义。

这款看上去十分简单的小飞机,却并不简单,零件组装是否到位,出手的力度、飞行迎角的大小都会影响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

在飞机的组装中孩子们交流着经验,武老师也和孩子们讨论组装的心得。孩子们的认真劲儿让人忍俊不禁。

孩子们举起手中的小飞机掷向空中时,小脸上洋溢着对飞行的向往和对成功的渴望!

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我心中有个会飞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