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丽芙,现为凯时KB88学院路校区学生公寓楼楼长,自2007年担任此项工作至今,管理4栋公寓楼,共送走8届毕业生、总计7000多名学子,“用十年奉献谱写无悔青春,在平凡岗位筑起大爱巢穴”是她的真实写照。她自强奋进,内外兼修,利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于2014年3月考取了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社会工作系。2014年5月,人民网记者对其进行采访,发表了题为“闫丽芙:一个东北农村妹子的城市梦想”的报道,并被多家电视及网络媒体转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闫丽芙:恰如春晖 亲情温暖校园
十多年前,一个东北妹子带着青春梦想来到北京,成为凯时KB88后勤公寓服务中心的一名公寓管理员,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3座公寓、8届毕业生、6000多名学子,成为闫丽芙人生中不灭的记忆。光阴流逝,她在校园传递大爱,谱写着无悔青春赞歌……
尽职尽责,真爱暖心
严格遵守规范是高质量工作的保证。对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小到卫生,大到安全,闫丽芙都有自己严格的规范,用她自己的话说,公寓管理无小事,差一点也不行。
从当初一名普通管理人员到现在统筹管理3个公寓楼的负责人,闫丽芙统领着10余名公寓服务人员的工作团队。平易近人的她从没有领导的架子,而是将大家拧成一股绳,有困难冲在前,有福利勇退后。她根据大家的特长和喜好安排科学分工,有困难的时候引导大家主动互补,不论清洁员、安全员、管理员,都觉得跟着闫丽芙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闫丽芙总觉得,学生有了困难,我们就该帮助,学生对我们的信任,正是工作的不竭动力。相比于此,辛苦又算得了什么?经管学院毕业生初次考研失利,她在外校帮助他找出租房,鼓励他重整旗鼓。
追寻梦想,自强奋进
离开故乡的时候,闫丽芙也有着自己的北京梦、中国梦。她从未放弃这个梦想,并告诫自己:从农村走出来,在北京奋斗的机会来之不及,要付出于常人更多倍的汗水去勤奋学习,勇于肩负起更高的责任,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才能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闫丽芙每天与时间赛跑,终于通过努力考取了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上课地点离凯时KB88很远,每次来回得坐两个多小时的车,她还有严重的晕车症状,甚至有时不得不带着孩子去上课。但这些困难都无法阻挡她的激情,要发奋,要执着。她逐渐实现了更好的时间管理,渐渐地适应了学习的节奏和方式。
她更结合在大学里学习的内容,思考并实践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公寓内更多的学生。不论人流匆匆的上下课时段,还是学生寥寥无几的假节日,闫丽芙总会守候在公寓的门口,她能从每个过往学生的脸上判断出他们状态的晴雨表,主动攀谈,关心了解每个学生的状态,第一时间反应给辅导员和家长。她让所有远在异乡的家长有一种特别的安心,在育人合力中,有她的一份力量。
创新探索,追求卓越
十余年的工作让闫丽芙获得很多经验。但对于工作,她从未满足,保持着一种更加崇高的追求。追求激发她不断思考,积极探索。创新无止境,服务更用心。
在互联网络影响学生日益深刻的时代,她主动开通微信,并告诉公寓的所有学生,任何同学有任何问题都得以借此与她展开交流。公寓大厅的LED屏幕,成了闫丽芙传播正能量的展台,她定期设计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精神等图片并在LED屏幕展示,走过时看下最新的内容成了同学们的习惯。闫丽芙已经不是一名简单的后勤服务人员,她已经成长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校园里教育力量的一部分。
闫丽芙自己总结,很多工作,要通过多种途径结合的方式,激发主动环节,避免被动应付,才有好的效果。比如,为了加强公寓安全工作,她一方面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更重要的是联合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起学生本位意识关注,主动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渐渐地,学生理解了安全的重要性,安全工作也就容易了。
十多年的辛勤耕耘,闫丽芙非常满足,因为上千名学生在自己的陪伴中走完大学,走入社会,走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岗位。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悔青春,什么是大爱无疆。2011年暑假,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级校友朱辰骁回到母校,只看望了两个人,就是他的辅导员和难以忘怀的楼管闫丽芙。当年诸事不顺,闫丽芙就是知心大姐姐,给他做思想工作,帮他重振信心。2012年凯时KB8860周年校庆时,上百名校友回到凯时KB88寻找当时的楼管闫姐,因为大学记忆里有一份特殊的温暖。
(后勤保障处供稿)
编辑:余敏 史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