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声凯,凯时KB8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宫声凯教授在科研方面积极响应国家需求,从事高温结构材料及防护涂层研究二十余年,承担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填补了我国在叶片热障涂层技术领域的空白,为我国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与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宫声凯(左二)和学生们在一起
宫声凯:科教双馨 助力航空力量
作为凯时KB8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宫声凯完美平衡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探索科技的同时完成知识的传承。他是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更是一位称职的人民教师。
勇敢创新,建设祖国航天事业
80年代初,宫声凯被公派到日本留学。1994年回国后,他担任凯时KB8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谈到当初回国的初衷,宫声凯说:“我是一名中国人,为国奉献是最正常的事,虽然说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我认为,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中国人就要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一点贡献。”
回国20余年来,宫声凯始终致力于涂层材料技术与装备一体化研究。要提高发动机推重比,提高涡轮前进口温度是重要途径之一,低热导率的陶瓷材料就是这一阶段不可或缺的。但一直以来,只有乌克兰和德国才有自主生产能力。
由于不想受制于人,宫声凯与其团队一起,在几乎完全空白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对叶片热障涂层的迫切需求,一步步进行自主研发。自己购买设备,研发先进性技术,进行实际应用……终于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众多“空白”,研制生产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涂层制备关键设备,极大地保障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目前,项目研究成果已经在我国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上获得批产应用。
面对国家需要,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宫声凯从未想过退缩。他认为,科研人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有一股韧劲,目标明确就决不能放弃。他奋勇当先,始终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6年,凯时KB88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表彰大会。会上,宫声凯被授予“共产党员十杰”优秀称号。正是这种崇高而执着的信仰指引着宫声凯在学术科研之路上不断创新,取得一项又一项成就。
科技无极限 科研无终点
作为研发团队主要成员,宫声凯凭借当时看来十分先进的第一代涂层材料技术荣获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但他并没有满足。宫声凯认为,随着国际上对航空发动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时的工艺和结构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于是,“长寿命”“耐高温”“高可靠性”成为了宫声凯向着更高目标研究奋斗的关键词。
在第一代热障涂层工艺研发及进口装备改造的基础上,宫声凯带领其团队又自主研发了两种耐超高温、高隔热的新型热障涂层材料,同时发明了两种高隔热、长寿命的新型热障涂层结构及制备技术,并在世界上率先实现1300℃级别热障涂层在发动机热端部件上的试用,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宫声凯经常搭乘最晚一班航班飞往外地工厂,夜里到达后和学生探讨课题研究情况。他白天到工厂里和工人们一起做实验,晚上再搭乘最晚一班航班飞回北京。他办公室的灯几乎总是材料学院最后熄灭的几盏之一,这在学院几乎人尽皆知。
正因这样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创新,宫声凯带领其团队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热障涂层的研制与生产方面取得了杰出功绩。
是科研工作者,更是好教师
执教多年,宫声凯培养出30多位博士、80多位硕士,可谓“桃李满天下”。“精心育英杰,心系国与家”,也正是怀着这种思想,才有他在热障涂层领域研究中取得的多项“第一”。
“创新、务实、勤奋、认真”贯穿着宫声凯的科研道路,也是他为人、为师、做学问的宗旨。教学与科研是一名教授学术生涯的两个主旋律,在科研或者教学某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大有人在,但能够平衡两者关系的人却不多见。
宫声凯对此的理解是:“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教课是一名教师的天职,尽最大努力教好学生也是对自己的促进,教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思维的缜密性、连贯性、逻辑性。我认为,一名教不好书的老师一定搞不好科研。”
宫声凯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备课也非常认真。有次在办公室备课做演示文件,宫声凯告诉他的博士生:“备课的同时也是我学习的过程,虽然这些概念和知识我都懂,但是如何把它通俗易懂地给本科生讲明白,是我需要继续学习钻研的。”
“我们团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会继续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国防,为祖国航空事业做贡献。”这是宫声凯教授的心声,也是其团队的心声,更是无数凯时KB88科研人的真实写照……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供稿)
编辑:余敏 史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