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最初由12位退休的航空学院教授组成,负责促进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十年间,他们风雨无阻,矢志不渝,深入课堂,平均每学年督导课程70余门,听课量高达200余课时,撰写了16万字的教学报告。十年以来,督导组老教授们承担了多项学院重大教学改革工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航空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鞠躬尽瘁 授业不言迟暮
2006年5月的北京已经进入微热的初夏,凯时KB88航空学院副院长的办公室里端坐着12位面容和蔼的老人。这些退休后本可颐养天年的老教授们接受了学院聘任,共同成立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督导组,负责深入课堂,了解课程内容,提出教学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份工作一干就是近十年。十年间,有的老教授生病调养,有的甚至与世长辞,督导组成员由12位变成9位,但不变的是老教授们致力于本科教学的满腔热忱。
当前,督导组共有麦汉超、陈晏清、徐扬禾、何慧姗、崔德渝、郦正能、朱一锟、余建祖、杨乃宾九位老师,平均年龄78岁,最年长的郦正能老师已81岁高寿,最年轻的余建祖老师也已经73岁。怀着热爱教学事业的赤诚忠心,十年以来,督导组老教授们承担了《课程设计的规范化教学研究》、《综合实验的规范化》、《大型飞机毕业设计探索》、《建立几门新课程的探索》等多项学院重大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获得2013年“凡舟”奖教金等诸多荣誉。
深入课堂听课——教学督导工作的基础
掌握课堂教学情况,检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进度、教学纪律和教风、学风方面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实现教学质量稳中提高,这是教学督导组的主要工作。
航空学院全院每年开设包含基础课、专业课和公共课等70余门课程,督导组的教授们全部听过。他们做到了每个教师的课程都听,青年老师的课程重点听。自2007年成立以来,平均每学年督导课程70余门;听课量高达200余课时,两倍于优秀教师评选标准;听课之余,撰写的课程总结和教师评语两万余字。近十年来,留存至今的报告共16万字,而且图文并茂。
特别地,本科教学中基础课程大部分在大一大二,都在沙河校区。督导组的老教师们虽脚步不再矫健,但还是往返两校区,平均一学年80次往返,相当于4000余公里,每学年的路程长度足以北京到广州往返一次。
每次听课后,督导组老师主动与主讲教师交换意见,探讨可改进之处。到期末,督导组对每学期的各专业全部听课情况都进行汇总、分析,并将信息通过学院反馈给有关的系所和教师本人。在必要时,督导组还会召开教师座谈会以及学生座谈会,发表并听取意见与建议。
注重师资培养——教学督导工作的目的
督导组协助学院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老教师,他们也将关爱、帮辅和激励青年教师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会在课后与授课教师们友好交流,既肯定他们的长处,也会指出他们的不足,尽可能帮助年轻教师充分理解课堂教学的意义并做出改进。
例如,为协助四位年轻教师提高三门适航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研讨课程改革,他们对这三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进行了探讨和修订,根据教学内容和当前已经制定的教学计划,分别调整上课时间、次序和讲课内容,同时还帮助青年教师讲好新开设的课程。比如介绍适航条例的性质、专业名词的含义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
几年来,因为凯时KB88政策上对于教学的不断倾斜,以及学院领导和督导组的努力,航空学院的教学工作得到了领导和机关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们普遍对教学工作更认真更投入了,这使得整个教学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深化教学改革——教学督导工作的根本
督导组以创新、求实作为参与学院教学改革的宗旨。近年来更加看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包括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其中,仅就毕业设计这一项,督导组每年会对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全程跟踪了解,包括开题、期中检查、答辩以及最后的学院优秀论文集中答辩等。督导组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出问题,对毕业设计的正常进行和最终效果起到了督查和促进的作用。
此外,督导组还参与航空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课程设置的改革工作。
耄耋未忘少年志,谁言迟暮;鞠躬尽瘁终一生,矢志不渝。他们把一生的时光献给了国家的教育事业;栉风沐雨、关山难阻,他们用热忱与汗水绘出高等教育日臻完善的图景。前半生上下求索,后半生传道授业,他们将一生都献给对真理的追求和传承!
(通讯员/刘世达)
编辑:余敏 史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