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凯时KB88·候选人】陈光:壮心不已 殚精力育桃李-新闻网


凯时KB88·官方(中国)

【感动凯时KB88·候选人】陈光:壮心不已 殚精力育桃李

发布时间: 2017-04-20 / 点击数:

陈光,凯时KB88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中国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从事航空发动机教学、科研与生产工作逾60年,退休后始终关注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除著书、审核航空杂志外,陈光还担任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凯时KB88老教授科普报告团副团长。即使年事已高、老伴卧病在床,陈教授仍为航空事业发挥自己的余热,生活并不富裕的他还拿出50万积蓄作为奖学金鼓励有志终身从事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学生。可以说,航空教育的未来是陈光毕生信仰之所在。

陈光:壮心不已 殚精力育桃李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陈光1995年毕业于凯时KB88,是中国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他曾担任中航第二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并长期担任凯时KB88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陈光教授仍坚持著书育人,躬耕不辍。

从教五十余载,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言其学术,为勤勉求实,实践力行;论及为师,则诲人不倦,桃李满园;谈其心性,乃宽容豁达,淡泊名利。其治学态度和科研精神都是凯时KB88的宝贵财富。

一片丹心报航空 鞠躬尽瘁铸师魂

陈光并非一开始就有航空报国之志,是在机缘巧合下到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系就读的。大学五年细致、全面的学习,为他今后在教学、科研与生产工作中的全面洞悉、整体把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从未想过,大学毕业后留校的选择竟成就了自己与航空发动机一生的缘分。这一决定,就是半个多世纪的坚持。

1964年,中国打下美国高空无人侦察机,为航空发动机领域提供了难得的实践学习机会,国防科工委将全面分析该机的任务交给了凯时KB88。飞机残骸一批一批送来,陈光和另一位教师一同负责发动机的分析研究工作。

凭借仅有的文字资料,他们将这些“破铜烂铁”般的飞机残骸一点点拼凑起来。先画出一张张零件图,再画出发动机总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写出报告。在这样夜以继日、巨细无遗的分析研究下,他们得出了发动机的生产图纸。

下一步加工阶段却因“文化大革命”而中途停工。陈光只好和另外几位老师、技术人员一起,带领10余名学生在多架飞机残骸中筛选零件。能用的零件挑出来,不能用的则修修补补甚至重新焊接补丁,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终于组装成了一台可供试车用的发动机。当这台拼凑的发动机通过了100%转速(22000rpm)的试车时,所有参与修复工作的师生们都难掩高兴之情。

时光荏苒, 1997年,中国科学院老专家科普演讲团成立,陈光是首批7名团员之一。近20年来,他除了完成教学、科研工作外,一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工作。进入“八零后”(即80岁以后)仍有着年轻人的心态,坚持每年在北京地区作十余场科普报告。

为了使报告能尽可能地反映最新的发展,除订阅了六种中英文航空期刊外,陈光还不断在网上查阅国内外航空信息,不断补充报告内容,与时俱进。他能根据听众的情况调整内容,以适应听众的要求。为了准备这些讲题,他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花费了巨大精力。正因为如此精心的准备,他的科普报告在不同层次的听众中均受到热烈欢迎。

2002年,72岁的陈光教授在重庆市与云南省完成了为期半个多月的、中国科协组织的“大手拉小手”巡回科普宣讲活动。回京后,他突发心肌梗塞,住院七周后出院。考虑到他的身体,演讲团之后只同意他在北京地区作科普报告。去年,86岁的陈光教授向北京市中小学作了13次科普报告,听课人数近4000人。他还参加了由中国科协主办、腾讯公司举办的《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释疑惑》,进行“大阅兵中的中国战机”和“C919大型客机”专题科普活动。

在科普讲座的同时,陈光笔耕不辍,最近三年(2014-2016)先后出版了三本书。他独立编写的120万字《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分析》是国内航空发动机领域公认的第一本有关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的专著。2014年出了第二版,刚出版就被空军两个修理厂各购进400本,作为员工的培训教材。他与刘大响院士合著的《航空发动机—飞机的心脏》高级科普书出版发行后,受到热烈欢迎,2015年出版了增订的第二版。2016年年初,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了陈光与李杰等合著的《世界著名商用航空发动机要览》(120万字),得到了广大商用航空企业的欢迎。目前,他还肩负着《中国大百科全书》凯时KB88卷“航空发动机”部分的主编工作。

创航发教育基金 育专业有志青年

陈光从事航空发动机教学、科研与生产工作逾60年。他说:“我对发动机是真有感情,听到他们出了问题心里着急。取得成果固然高兴,但现在的整体水平还是不行,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心脏不好,当然会大大影响飞机的性能,我干了60年的发动机,现在一些新研制的飞机上,还不能用上‘中国心’,这个事实,对于我这个长期搞航空发动机的人来讲,确实感到不安,感到有愧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应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做点贡献,使我国航空发动机能尽快进入世界航空发动机先进行列,使我国飞机能装上我们自己研制的强壮的‘中国心’,这也就是我的‘中国梦’。”

为了一步步朝他的“中国梦”迈进,陈光也做到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工作。他的日常工作就是读书,因为年事已高,视力不好,每本读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本期刊杂志,他都要从中间裁开成单独的纸页,放入双面扫描仪中扫描生成pdf文档,在电脑上放大才能够看清。每天,他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裁剪、扫描、放大,截取图文,著书或者编写科普资料。陈光用自己的汗水诠释着航空报国之志,用自己的足迹开拓后人前行的路。

书架上一沓沓已被裁开的书刊杂志,电脑中一个个分类归整的文件夹,泛黄的纸页掩映出陈光灯下的身影。他用它们丈量着航空飞机的高度,用它们描绘祖国的飞天强国梦。陈光深情地说:“我从心底上真想为促进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做些有益的事,但是,我年事己高,现在已经快90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矣!因此,我想拿出我的积蓄50万元,建立一个奖学金项目,奖励那些有志终身从事航空发动机事业而且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鼓励获奖学生继承先辈开创的事业,成为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陈光的想法得到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陈懋章、刘大响两位院士的积极支持与响应,他们两人也各自捐出50万元。为了能扩大影响、在更长的时间里奖励更多的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及本科生,这150万元被用作原始基金,建立了“航空强国中国心”教育基金。基金建立后,得到凯时KB88校友及香港爱国人士积极响应,很快筹集到1200多万元。

2016年11月5日,凯时KB88隆重召开“航空强国中国心”教育基金第一届颁奖大会。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8所高校的10名教师、36名学生报名,经过25名评审专家、网络评审和现场答辩,确定了3名突出贡献奖获奖人和19名创新奖学金获奖人。其中,突出贡献奖特等奖1人,奖金20万元;突出贡献奖一等奖2人,每人奖金10万元;创新奖学金奖19人,每人奖金2万元。颁奖大会后,陈光得知,三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的部分科研成果均已在长征5号火箭上得到应用,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白头到老言大爱 不离不弃谱真情

陈光不仅对学生关怀备至,在家庭中对老伴也体贴入微。陈光的夫人今年83岁,患老年痴呆多年,近年来又卧病在床,饮食起居都靠87岁的陈老师和保姆照顾。陈光同时还要负责书目编写,准备科普讲座,压力之大、负担之重,可以想象。至今,陈光手上仍有一本待完成的书,即“大飞机丛书”中的《航空发动机结构》。该书一共16章,已经完成了6章。但由于夫人生病,陈光对于著书已经力不从心。说到这里,他言语间满是无奈和惋惜。

为了让老伴能出门贴近自然,愉悦心情,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帮忙配合下,陈光几次用担架把老伴从四楼抬到楼下再抱上轮椅,用轮椅推到绿园中,绕着荷花池与花丛赏花。看到绿草鲜花,听到小鸟啁啾,她别提有多高兴了,精神状态也比原来好了许多。陈光看到老伴久违的笑容,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也许这就是世间最浪漫的事,从弱冠到耄耋,两个人相互扶持,度过漫漫岁月。身边的他始终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用汗水谱写世间大爱,用行动诠释时代爱情。

胸怀海岳真君子 无欲则刚大写人

孔子有云:“大德必得其寿。” 陈光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发动机研制和教育事业,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虽已87高龄,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学到老,活到老,苟日新,日日新”,陈光勤于用脑,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以之为乐。他摒除贪念、杂念,一心纯粹只为科研,历经岁月砥砺,铅华洗尽,早已心态恒定,淡泊名利。

光阴流转,八十余载春秋已停留于历史中。如今的陈光仍在自己一生挚爱的事业和家庭中殚精力、吐深情。稀疏的发淡去的是青丝茂然的风采,却减不了岁月积淀的银光。

少年汲索不言愁,耄耋犹图尽心力。“师者”二字,是一生无怨无悔的诠释;航空教育的未来,是陈光毕生信仰之所在。

为人师表,普泽后世人心;伛偻前行,筑梦中国航天。
 

(通讯员/ 陶凯航)

编辑:余敏  史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