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大师课“我的从舞之路”在沙河校区精彩开讲-新闻网

凯时KB88·官方(中国)

文化艺术大师课“我的从舞之路”在沙河校区精彩开讲

发布时间: 2016-12-16 / 点击数:

凯时KB88新闻网12月16日电(通讯员 王喆 宋文涛) 为贯彻落实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2月14日晚上7时,由校团委主办,宇航学院分团委承办的文化艺术大师课“我的从舞之路”在沙河校区教3-107精彩开讲。

此次大师课由我国著名舞蹈家、教育家潘志涛教授带来,他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教材编委会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我国舞蹈顶级赛事“桃李杯”的创始人,还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的总导演,他曾连续担任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的特邀点评专家。来自各学院的220余人聆听了年近72岁的潘教授热情洋溢、激情澎湃、风趣幽默的演讲,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潘教授主要从教育、工作、思想以及情感等方面为我们讲述了他的从舞之路,从儿时生活的艰辛,到通过不懈的努力考上北京舞蹈学校,再到七年毕业以后,选择留校并担任民族民间舞的教员。在担任教员期间,为了我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发扬,潘教授经常下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至今足迹已遍布全国各地。新疆、西藏、青海等环境极为恶劣、生活极为艰苦的地区是潘老去的最多的地方,因为这里的舞蹈更为原生和天然,也更能反映当地富有特色的文化。

潘教授还为我们详细讲述了第一次去实地采风的经历。在极度干旱的陕北绥德,一桶生活用水都要花费一天时间从山下挑上来,人民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潘教授看到当地的生活如此困难,最开始是心存悲观的,但当他看到当地人刚劲激昂,剽悍豪放,威猛有力,舞姿飘逸的舞蹈时瞬间被震撼了,这使潘教授发自内心感慨:一个民族只有能够从低谷走向巅峰才是一个强大的民族。潘教授又讲述了自己创新民族舞蹈艺术的过程。在讲到关于鼓子秧歌的时候,潘教授仔细的讲解了他从兵马俑的站姿、藏族文化中获得了改良鼓子秧歌的灵感,这告诉我们艺术源于生活这一道理。

讲到激动处,潘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段即兴舞蹈。虽年事已高,但潘教授的舞步一点不现疲态,十分有力活泼,引得同学们阵阵欢呼。表演结束后,潘教授又开始讲解了现代中国舞蹈艺术,向我们展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舞狮和龙凤呈祥舞蹈,并点评了大型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最后,当讲到我国关于舞蹈普及的方面时,他提到了杨百翰大学。这所学校虽然总共只有两万余人,每天跳舞的却有七千人左右,跳舞的氛围弥漫整个校园。相比来说,中国在舞蹈普及上做的还不够,所以潘教授呼吁我们青年人也参与舞蹈、学习舞蹈,让舞蹈艺术发扬光大,提升中国自身的软实力。

在讲座的最后,潘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同学们踊跃提问,其中也不乏一针见血的深刻问题,潘教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作答,并与提问者亲切地合影。潘教授用他高涨的精神、矫健的舞姿、平易近人的人格赢得了所有观众的尊重与敬仰,潘教授不仅讲述了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常识,更向同学们传达了生动的舞蹈状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博大的家国情怀,让大家受益良多。

学生感言:

中国民族民间舞大师,第一次看到了生命中有山河的人。那种真挚热爱,72岁的年龄,跳起舞来全是震撼。潘志涛老师是真正的智者、大师,感谢有机会让我接触最权威的舞蹈专家,这真是一节想不起手机的课。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杨倩茹

佩服这样的人生,欣赏这样的路…

——系统与可靠性工程学院  王晓雷

博雅课上听潘志涛老师讲他的从舞之路,让我明白,要追逐自己的梦,要坚持,即使有挫折,也终究会享受这个过程。

——宇航学院    郭晨宇

其实20年来我是不大懂大师这个词的,直到从潘老师一节生动的课堂中我似乎窥见一斑。一位72岁的老人擎着民族艺术的大旗,如此高龄依旧扎根祖国,奋斗在文艺工作的一线。潘老师儒雅风趣,跳起舞来更是英姿飒爽神采奕奕。从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华夏复兴所倡导的文化自尊自信作为后辈这种胸襟足以令我们敬仰。60年从舞之路,人们称他艺术家,但其实他踏遍祖国大好山河的丰富阅历,才是真正行走的艺术。

——人文学院    吴淼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