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封神演义》中的伦理困境”举办-新闻网


凯时KB88·官方(中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封神演义》中的伦理困境”举办

发布时间: 2015-06-08 / 点击数:

  凯时KB88新闻网6月8日电(通讯员 葛枭语) 6月5日晚,凯时KB88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李静老师来到沙河校区,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封神演义》中的伦理困境”的精彩讲座,通过对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深入分析,与大家分享了读书的方法。本次博雅课堂讲座由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的组成部分。
  《封神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其故事的历史原型“武王伐纣”一直是儒学思想中存在争议的问题。李静老师从这一历史事件的争议性观点说起,首先为同学们梳理了《尚书》、《论语》、《孟子》、《史记》等书籍和董仲舒、王安石、苏轼、朱熹、朱元璋等人物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而《封神演义》这部小说本身也反应了其作者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思考。李静老师由此提醒同学们切忌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去读书,而要深入作者的视角,知人论世,放下自己的成见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在介绍了这一问题的背景之后,李静老师接着为同学们具体分析了《封神演义》中的重要角色,重点比较了《尚书》中之历史原型、说唱、演义、曲本四种版本的叙事中文王、武王、纣王、妲己、姜子牙、闻仲等角色的特征差异,并引导同学们尝试着回到明代儒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中,分析“武王伐纣”的叙事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微妙转变,并结合文化史背景理解其内在的原因。李静老师以《封神演义》的分析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了“文史哲不分家”的研究方法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启迪同学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沿着历史脉络的发展轨迹,扎扎实实地体会作者在写作时所思考的问题。
  接着,李静老师重点分析了叛纣归周的十支队伍之将领的命运。当得知他们的命运竟然如此一致之时,同学们纷纷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李静老师则由此告诉同学们文本细读的重要性,通过对相关细节的归纳整理,才能细致地体察作者在谋篇布局与设置人物情节时的用心,以此把握小说的真正主题。
  最后,李静老师总结了《封神演义》一书中对于自身伦理困境的消解办法,进而为同学们揭示了这一问题在儒学思想体系中的张力。李静老师进而强调,儒学重视秩序,但并不把秩序当作政治的完成形式和目标所在。
  讲座结束后,许多同学们围着李静老师继续交流。李静老师通过对《封神演义》的细致解读,为同学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知人论世、文献对勘、扎实分析、文本细读、把握历史脉络等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分享了许多读书和研究的方法,也引发了同学们对儒学思想丰富性的思考。


编辑:贾爱平